在中国 LED 显示屏企业于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之际,
强力巨彩虽未上市却宣称自己是出货量王者,然而其发展历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2024 年 3 月登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看似荣耀加身,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发展轨迹。回顾其 “四个五年” 历程,在第一个五年从泉州仅 100 平方米的厂房艰难起步,虽后续有引进流水线、推出 P10 产品并筹备厦门生产基地等举措,但当时就提出 “创世界级伟大公司” 的宏大目标,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其宣称的使命也像是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根基与深度的战略考量。

进入第二个五年,强力巨彩确立 “渠道为王” 战略,构建三公里服务圈并推行经销商分销模式,在渠道拓展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规模,拥有数量众多的经销商与服务商网络。但这种模式过于依赖渠道扩张,在产品缺乏足够差异化和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的情况下,渠道优势难以持久。一旦市场环境变化或技术变革来袭,单纯依靠渠道难以维持其市场主导地位。
第三个五年,强力巨彩在产品战略上有所调整,推出户外表贴单红产品推动行业变革并押宝 P2.5
小间距等。不过,这些多是顺应行业大势,并非具有开创性的引领之举。在技术更新方面,虽跟进了芯片技术等,但与行业内真正的技术创新领军企业相比,缺乏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的成果。在全球化布局中,虽涉足国际市场,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其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和技术认可度都有待大幅提升,所谓 “全球 LED 大显示领域领导者” 的目标更像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标榜。

第四个五年,强力巨彩宣称在复杂经济环境下顶住压力,2021 年销售额达 45 亿,但其中包含控制卡、电源等辅材约 8 亿,去除这部分辅材收入后,其显示屏核心业务的销售额相对有限。并且当时各级经销商库存高达 18 亿,这意味着实际市场消化的显示屏产品销售额远低于宣称数据,其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涨价潮带来的红利,而非自身经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性提升。2022 年大力扩产,使企业从现金流相对良好状态迅速陷入负债率较高的困境。从第三方统计数据来看,其营业额持续下滑,2022 年下滑至 35 亿左右,2023 年降至 28 亿左右,2024 年甚至可能在 20 亿左右徘徊。
反观同级别企业,山西高科光电在 2023 年营收高达 60 亿,福建
海佳彩亮也从之前的规模一路直逼 18 亿营业额。曾经强力巨彩可能未将这些品牌放在眼里,如今却被它们一个远超,一个接近。这鲜明的对比充分凸显出强力巨彩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逐渐显现,在战略布局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其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
在当今技术革新加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 LED 显示屏产业,分立器件和集成封装技术革新以及万亿级商业和民用市场开启,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渠道网络同时,更要有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以及有效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强力巨彩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在技术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有效降低负债率、优化产能利用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其未来发展将充满不确定性,所谓的 “出货量王者” 称号也将名不副实,难以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站稳脚跟,甚至可能逐渐被市场边缘化。